4月24日,我们结束陕西丹凤良种天麻产业园考察活动后,驱车700公里,来到了享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的甘肃省陇西县。
走进陇西,迎来的是扑鼻的药香、满满的热情、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陇西是大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县种植品种310种,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2008年至2015年连续承办了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力地扩大和提升了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他山之石
在陇西县领导田学荣县长、孙建光副县长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种质资源库、数字标本馆)、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甘肃中平仓储服务中心、陇西一方制药颗粒生产线、陇西智慧中医院、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等。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主要体现在:
抓基础。通过成立“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紧紧围绕中药材产业常年开展品种引进驯化、种质资源保护、科技孵化展示、科普教育培训、标准化种植推广等工作。自2002年建园以来引进中药材品种234个,驯化成功192个、大面积推广栽培40个;建良种繁育基地1.08万亩、种苗繁育基地4.29万亩、标准化核心种植基地6.75万亩;制定地方标准24项、获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40余篇;率先建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存库、数字标本馆和多媒体培训基地。
参观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
在陇西首阳地产药材交易中心现场交流营运管理经验
建平台。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先后总投资7.03亿元,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13.58万平方米,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培训及公共服务于一体,运用全新的“互联网+中药材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模式,致力于推动中药材产业模式的转换和升级,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买(卖)难、融资难、违约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年交易量6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同时配套建成了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和种子种苗检测中心。
重品牌。“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4.32万平方米。以全国性博览会(包括中医药论坛)、全方位展示、全天候开放等方式开展品牌展示和品牌宣传。结合城市建设,标识标牌、立体雕塑、公园景观配置、园林绿化美化、建筑墙体文化、城市道路文化等均围绕中医药特色品牌进行展示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是“曲不离口、调不离谱”宣传中药材产业和品牌文化。引导药食同源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如黄芪、党参、当归等)进校园、进家庭、进餐厅,养成药膳(饮)养生健体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以陇西智慧中医院为载体,结合临床诊疗,持续彰显以道地药材为主的院内制剂的应用效果。
强龙头。培植发展具有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23家,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4家,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达100万吨;有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其中77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如甘肃中平仓储服务有限公司,静态中药材仓储能力1.2万吨,鲜药材初加工能力1万吨。陕西一方制药是广东一方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建成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自动化提取生产线、中药精制饮片生产线15条,年可加工转化中药材4.2万吨,生产各类精致饮片1.9万吨,中药材提取物4000多吨。2021年实现产值14.16亿元,上缴税金6184万元。
二、点睛之笔
数字标本馆:生药标本、腊叶标本、种子标本、浸制标本、饮片标本的形态、名称、身份密码、功能功效以及道地性适生环境等通过光电影像动感呈现,若要详细了解某个品种,包括有效成分、用药部位、栽培方法、采收季节、加工标准、主产区在哪等,光标一点,海量信息应有尽有。让人大跌眼镜,唏嘘不已。
参观中草药数字标本馆
智慧中医院:中医智能把脉,只要双手一按全知道,中医CT(经络检测),只要身子一躺全通透。检测信息报告单、经络调理建议、脏腑评估报告、中医药处方建议、气血状态分析、情志状态分析、体质辨识评估、体质调理建议、二十四节气调理方案瞬间告知。处方给药不再是一味一抓一称,而是全自动按每味分量精准分检、集中、拌匀、分包到一次一袋的全智能过程,院内制剂可就地吃喝擦泡洗敷贴熏灸蒸,这种理疗过程就是一种情景式体验。传统中医药的玄乎与神奇,在这里已经数字化智能化了。这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
中医药博览园:多功能、永久性、全天候的定位,突出“中国黄芪”之乡的设计理念,寓意五片黄芪叶组成的整体造型,方显大气而壮观。馆内相对固化的企业及产品窗口展示,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穿越时空的中医药文化博览,星瀚灿烂,源远流长。陇西道地药材柜式立体展示,分品种分区域智能路演,参观者驻足或步移都不耽误工夫。中国甘肃陇西中医药信息物流港沉浸式数字沙盘,采用四折面裸眼3D沉浸式数字成像原理,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以“渭河为轴,渭水为魂,生态链接,组团布局,药旅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理念和空间布局。
三、问津之声
这是一次西域取经之旅!
陇西,中医药产业行稳致远在“丝绸之路”的主赛道上。
陇西,始终是全国中医药行业的领跑者。
陇西黄芪等一直保持着全国中医药市场份额的单品冠军(黄芪70%,党参45%,黄芩35%,柴胡15%)。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产业化,从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绿色化管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仓储物流到平台化功能配套、智能化应用和日常化膳食等形成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看到了陇西党委政府重视产业的力度、政策配套的强度、平台搭建的高度、市场和农民主体的满意度。
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全县上下党员干部津津乐道谈产业、职能部门理直气壮说服务、市场主体满怀信心话未来的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心声。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在陇西行步所及、目之所见、开口所谈的吃住行游购娱过程中的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陇西现象,诠释了“中药资源是现代中药农业的基础,中药农业是健康小康的第一车间”的真正内涵。
菌业结缘,丹凤走亲
下一个:重点项目丨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