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首届“330”三峡国际人才节总体安排,为认真落实“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3月30日下午,院士(专家)携手“宜荆荆恩”对接活动(武汉理工大学专场)在宜昌桃花岭饭店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宜昌市委人才办、宜昌市科技局承办,湖北广伦达协办。本次活动中,湖北广伦达主要负责前期对接武汉理工大学各学院专家团队和“宜荆荆恩”地区有意向进行产学研合作及共建平台的企业,并将武汉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和宜昌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收集汇编,努力推动武汉理工大学的相关成果在“宜荆荆恩”地区转移转化。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正义、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应邀出席对接活动;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王立出席相关活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致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桂华、市政协主席王均成、市政府副市长杨卫华、市政府党组成员卢斌、曾庆东等参加相关活动。宜昌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汪伟主持专场对接活动。
马泽江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情况,充分肯定武汉理工大学长期以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契机,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理念,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为武汉理工大学开展工作营造优质环境、创造便利条件。他希望武汉理工大学把“宜荆荆恩”城市群作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基地,推动更多优质人才、项目、成果、智力资源落地生根。
信思金回顾了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充分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将组织优秀专家团队、拿出先进科技成果、采取务实推进举措,积极对接“宜荆荆恩”城市群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共同推动相关各方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用合作向深度进军、向广度拓展。
对接活动开始,举行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武汉理工大学与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添动力。
随后,来自“宜荆荆恩”地区的25家企业代表与武汉理工大学专家团队进行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25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环境、电子信息、交通物流、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宜荆荆恩”四地科技领域,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必将对“宜荆荆恩”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活动上,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专家教授,分别就磷石膏建材化利用、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和智慧交通与物流装备及系统等优秀科技成果进行了推介发布。此外,湖北广伦达还精选49项最新研究成果和34项重点技术需求汇编成册,提供相关企业和高校选择对接。
在活动最后阶段,邀请姜德生院士作了《光纤传感网络与智能化应用》的学术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学院、机构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荆州市、荆门市、恩施自治州有关部门负责人,宜昌市相关城区、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宜昌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宜荆荆恩”区域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对接活动。
下一个:重点项目丨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